節氣達人林琬翎(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)
冬季寒意逐漸明顯,下周三(23日)即將到來的「小雪」,是進入冬天的第二個節氣,每年國曆的11月22日或23日,當太陽到達黃經240度時,就是小雪。
小雪雖沒雪 寒意漸上身
傳統廿四節氣制定,以中國黃河流域氣候為準,小雪時節,黃河流域寒冷空氣活躍,此時多會降下初雪,但雪量不多,所以稱為「小雪」。台灣位置偏南,小雪時節不太會降雪,但東北季風明顯增強,氣溫逐漸下降,早晚溫差更大,民眾應注意保暖,以防寒涼傷身。
邁入小雪後,不再像春夏一樣,會出現雷電交加的豪雨,小雪時節也不太會打雷。俗諺:「月內若陳雷,豬牛飼不肥。」意味著冬天若打雷,將影響作物生長,連豬牛等六畜都會養不肥。傳統農家常會認為,若在入冬後聽到雷聲,代表天候異常,恐得提高警覺。
氣虛又血瘀 冷到皮皮銼
小雪到來,氣溫如溜滑梯般逐漸下降,不少女性開始手腳冰冷、麻木。中醫認為,冬季陽氣潛藏,陰氣盛極,此時女性陽氣相對偏弱,加上每月生理期失血,容易氣血不足,面對低溫冬季,常出現四肢冰冷、畏寒等現象。
不單是女性,體質氣虛偏寒與身體氣血循環不良,導致氣滯血瘀者,冬季最容易手腳冰冷。氣虛體質,是指人的氣力不足,體力與精神狀態不佳,除了冬天易手腳冰冷,軀幹也常暖和不起來,氣虛者較為怕冷,常會嚷著想喝熱湯,讓身體溫暖。
不同於氣虛者怕冷,氣滯血瘀體質者,因氣血循環不佳而常四肢冰冷,但軀幹相對暖和,不太會畏寒。
食補搭運動 讓你暖到冬
小雪的食補重點,強調女宜溫補、男宜護腎。尤其四肢冰冷、畏寒的女性,可將當歸、枸杞,桂圓、紅棗與薑加入藥膳食補中,達溫補暖身效果;男性則可多吃腰果、山藥、等益腎滋養食材。
全文網址:
舒活@24節氣/小雪 | 健康天地 | 健康醫藥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HEALTH/HEA2/6727533.shtml#ixzz1etMOE3cD Power By udn.com